第四代液晶电视标杆之作:TCL Q10L系列新品到底有什么硬核技术?
在AWE 2025 TCL的展位,出现了一个数码爱好者都很熟悉的身影——影视飓风的创始人Tim。在AWE现场体验一番以后,Tim对TCL刚发布的Q10L系列新品也是连连称赞,在现场接受采访时感叹:“今年TCL开始发大招了,疯狂出大招。”
Tim现场体验的产品就是TCL刚发布不久Q10L和Q10L Pro两款Mini LED电视,新品发布的时候被称为“第四代液晶电视”,在行业中也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TCL用一场从形态到画质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写了人们对电视的想象。
过去十年,液晶电视的进化始终卡在“无法消失的黑边”的难题上。即便第三代液晶电视的“全面屏”将已经将屏幕黑边和电视边框都缩至毫米级,但再加上无法攻克的那条屏幕和边框之间的缝隙,屏幕边缘无显示的黑区依然有8~10mm左右,像一道封印锁住了沉浸观感的终极形态,而TCL Q10L系列的“极景·无黑边”设计撕掉了这层封印。黑边问题不是只解决单一的某一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屏幕技术、材料研发、工艺设计等全链条的研发上都协同突破。首先在电视边框上,TCL Q10L系列使用的航空级铝合金边框被压缩到毫米级,而且材料刚性也提升了5倍,这样就算是极薄的边框也能支撑住巨大尺寸的屏幕。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使用了纳米级炭吸光材料,可以吞噬了99.9%的杂光,最后配合天工架构的一体化封装工艺,几百道纳米级的精密工艺,在手术室级别洁净度的车间进行装配,屏幕模组和边框严丝合缝地组合为刚性整体。在AWE现场TCL电视展示画面中,城市画面的边缘在金属细框内溢出,视觉冲击感十足。电视黑边的消失不仅仅是美学突破,更具有行业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TCL Q10L系列新品的野心远不止于“无界”,作为电视核心的蝶翼华曜屏也是“献世之作”。这块使用了最先进技术的屏幕,是TCL华星HVA屏的顶配版本,蝶翼华曜屏将液晶分子排列成仿生蝶翼结构,原生对比度至7000:1,是普通IPS硬屏的5倍。而且屏幕上还加了一层反射率仅有0.5%低反膜,将环境光干扰压到极限,在展馆顶灯的强光直射下,屏幕上的极光画面依然纯净。另外一个值得称赞的就是超广色视角+超广色域,无论在正面还是侧面,都能看到清晰鲜艳的画面。这种“正面刚反光,侧看不偏色”的特性,让蝶翼华曜屏也走在了行业最尖端。
当行业还在为“万级分区”的营销话术内卷时,TCL的万象分区技术已跳出了数字游戏。这套系统级分区控光技术方案,从发光芯片就开始“较真”:聚核光芯用ALD原子级耐蚀工艺将亮度拉升40%,新一代超聚光微透镜以拱桥控光技术精准塑光,微距OD把混光距离压到极限,配合超动态光影仿生算法、双向23bit算法和瞬态响应技术,让Q10L系列新品实现“一区抵多区”的控光实力。现场对比演示中,星空中最暗的星芒与飞船推进器的炽白尾焰在同一个画面里共存,没有光晕和颜色晕染干扰,没有细节粘连——这是参数表永远无法量化的“技术狠活”。
色彩与亮度的博弈在这台电视上达成了微妙平衡。量子点Pro 2025技术将色域覆盖推至真98% DCI-P3,而且能保持10万小时使用也不褪色;绚彩XDR技术则可以让如同日出这样的高亮画面中达到5000nits峰值亮度的场景能持续10秒以上,不似某些友商只是标一个瞬间暗淡的最高值。这种暴力堆料背后是TCL的全产业链底气:从TCL华星的自研屏幕到同样是TCL自研的TSR AI独立画质芯片以及伏羲AI大模型驱动,技术闭环让每一帧画面都经历云端优化和终端校准的双重雕琢。
如果说硬件是骨相,灵控系统3.0则赋予了Q10L系列有趣的灵魂。当其他品牌还在用开机广告消耗用户耐心时,TCL选择用“无广告+秒响应”重构大屏交互的本质——毕竟真正的科技,应该让人更专注内容本身。
从Tim体验反馈和AWE现场的火爆反响来看,Q10L系列的颠覆性不止于技术参数。当友商还在比拼分区数和亮度值时,TCL用极景·无黑边重新定义了电视的物理形态,用万象分区改写了画质竞赛的规则,再用蝶翼华曜屏证明“软屏硬实力”才是Mini LED的未来。这场第四代液晶电视的革命,或许正是破解行业内卷困局的一把密钥。
#TCL率先推出第四代液晶电视#
#画质信仰再次升级#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