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安全遭质疑,泄露的数据及其黑产业链何时制止?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9-08-21 05:07人阅读
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可以在人群中将你认出来。虽然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保障了人的安全,但也窃取了人的隐私,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并操纵我们。国外有媒体报道,人脸识别技术对我们隐私的侵犯或许让人无法想象。
近期,有朋友无奈的抱怨,2019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召开,因业务需求他需要邀请一位欧洲科学家参会,但是当听说大会现场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才能参会时,他极度不适的发出了怒吼。
最后,虽然已经告知外国科学家参会方式还有二维码扫描,但是他还是拒绝了此次会议。截止目前,这位朋友表示还是想不明白,一个人脸识别至于让他发这么大的火么?
也许我们听到这个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当我们看到国内近期几则报道就不会如此惊讶了?
将政府要员识别成罪犯,人脸识别错误率高达35%
说起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尽管如此,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是错误百出。
去年,一篇发表在外媒网站的文章中指出,如今非常热门的AI应用人脸识别,针对不同种族的准确率差异巨大。其中,针对黑人女性的错误率高达21%-35%,针对白人男性的错误率则低于1%,这在美国可以说是非常不正常的。
另外,还有一个乌龙事件需要强调,亚马逊在2016年推出的图像识别AI系统Rekognition,曾将28名美国国会议员识别成了罪犯,当时引得美国社会一片哗然,也令大众对人脸识别技术充满了质疑。
不仅仅是国外,国内这种嘀笑皆非的场景也时有发生。比如因为“闯红灯”而被公示在电子曝光屏的董明珠,事实是所谓的“董明珠”只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印刷广告;又比如一名坐在公交车内靠窗位置的普通民众,莫名其妙的被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定义为闯红灯……
对于人脸识别存在的技术误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晓波博士曾表示,照明、姿势、装饰等都会对人脸识别系统产生影响,而对于那些非合作情况下的人脸图像采集,遮挡问题仍很严重。
特别是在实际监控环境中,被监控对象常会佩戴着眼镜或帽子等配件,使得捕获的人脸图像不完整,影响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甚至导致人脸检测算法无效,且在大规模应用环境中,如何维持或提高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目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出的技术准确性外,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也在中国开始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一个就是,由于人脸识别的信息存储仍基于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或特定代码,随着这些数据价值的提高,使其遭到黑客攻击的风险也会随之增高。
一旦这些个人数据被窃取,你的脸可能就不只属于自己了。

深网视界公司(人脸识别公司商汤科技和上市公司东方网力合资公司,但2018年商汤科技就已撤资)被曝发生数据泄露,致使250万人的私人信息能够不受限制被访问,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据了解,深网视界主营业务为人脸识别、AI和安防,一家定位为“AI+安防”的公司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不免令人唏嘘。
如果说此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和关于隐私等方面的道德讨论那还算是好事,然而后面这件事让人震怒。
据爆料此事发生之后,目前国内竟然催生了一批人脸识别数据倒卖的生意,一张人脸照片竟然能卖到几元钱,那么几千几万张甚至几百万张照片就能获利无数。
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黑客也加入其中,就连一些小厂商或物业公司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门禁等各种手段获取数据进行着地下肮脏交易,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据了解,这些交易的数据大部分也将被运用于AI的养料,用来训练更加聪敏的AI。比如网上一度疯传的杨幂换脸小视频、被用于色情场所的美国知名主持人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