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港澳大湾区,看腾讯做社会责任的独特方法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8-09-08 09:32人阅读
2017年,公益界曾有过一场大争论。
南都公益基金会徐永光出了一本书《公益向右,商业向左》,认为公益应向商业靠拢,但不必以道德敦促普通企业行善,而应以市场化思维,推动发展专门的“社会企业”(即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为目的的企业)。这一观点激怒了教授康晓光,他撰文怒称这是“永光谬论”,认为徐永光完全否认了人具有“利他”美德。两人交锋激烈,引得公益圈人士纷纷站队。
利他的公益,于企业而言,就是“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最为通行的认知,是企业应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小到雇员、债权人与消费者,大到社区、环境与社会,但凡有利益关系,都应被囊括其中,单独割裂出任何一部分,都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企业秉持的社会责任,也分高低大小。学者阿奇·卡罗尔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个金字塔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最顶端的是无法被强制界定的“愿尽责任(Discretionary responsibilities)”。
衡量一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格局,最高层次的标准就是这个看似模糊的金字塔顶,看企业是否在“愿尽责任”这一层面做出更为创新、也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实践。
从区域共建到改善民生服务
腾讯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研究范本。身处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心,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有能力凭借平台与技术,为社会提供更精细、高效的公共服务。腾讯平台触达数亿用户,拥有堪称国民级的产品与服务,并以全新的技术赋能方式,深刻地卷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连续两年冲入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十位,是不折不扣的“国民品牌”。 “国民品牌”具有社会性、前沿性、代表性三个特征,尤其需要具备与其相称的社会责任担当。9月5日,在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泛珠“9+2”省(区)联合腾讯共同发起“数字泛珠行动“。腾讯将提供有效的数字接口、丰富的数字工具箱,与泛珠地区的政府、企业共建数字生态。下场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产业结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数字技术正是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工业领域,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基础,它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载体,腾讯在技术和理念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依托腾讯云,腾讯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在汽车、机械、医药、风电核电等领域广泛应用,连接了数万套工业设备,数百个工业软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助力数字化转型。 湖南省制造业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就是受益者,三一重工把分布全球的30万台设备接入接入平台,实时采集近万种运行参数,远程管理庞大设备群的运行状况,不仅实现了故障维修2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完成,还大大减轻了备件的库存压力,开始从工业制造业向综合服务业转型。社会公益的三个路径探索
诞生于1998年的腾讯,其实很早就开始探索社会公益,也经历了从单纯捐款,到结合特长做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的过程,确定了“科技向善”的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公益平台。2006年,腾讯启动国内首家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腾讯基金会,以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推动公益行业发展。腾讯基金会推出人人公益与益行家两大公益捐赠平台,举办号召全民参与公益的“99公益日”,如今已成为公益界的标杆。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