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遭遇成长的烦恼 海尔解惑:三维度树立创新模板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7-05-15 02:52人阅读
社会心理学巨著《狂热分子》描述了社会变革、产业趋势对群体活动的刺激意义。普罗大众乐见新事物,希望借风口进行自我突破、激发潜在价值。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口号之后,创业热潮带着乐观情绪蜂拥而至。
事非经过不知难,高涨的创业冲动难敌现实困境。双创进入下半场,阶段性难题凸显:创新主体急速增长、创新成果发展滞后;众创空间和众筹平台被资金掣肘、被管理困扰。管理学巨擘德鲁克曾经断言:知识和资本正在取代劳动和资源要素,经济的内在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这让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难度变得难以克服,似乎一语成谶。
实际上,阶段性问题不可避免,双创的终极目的一定是实现共同富裕。困境之下,产业者也不断自省:双创究竟只是“一无所有”创业者的上下求索,还是创业者和平台提供者的共同狂欢?创业应该从哪些维度实现突破?海尔集团在双创中不断摸索:提出了双创在大企业中应用的三个维度:即组织创新、产业创新、驱动力创新。以上三维度也为双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先进的样板。
组织创新:不破不立
“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层”,海尔将过去的科层制的结构变为平台型结构,海尔叫做“砸组织”。内去隔热层就是将内部的管理层去掉,海尔把全国的2800个县的信息中心和总部的信息中心直接连在一起,减少中间管理层4000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适应互联网形式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对此,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一定要转型,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组织变革后海尔的在册员工比最高峰时减少了45%,但海尔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160万。
截至2016年底,海尔平台上已经有15家创新创业基地,整合全社会3600家创业创新孵化资源,1333家合作风险投资机构,120亿创投基金,与开放的创业服务组织合作共建了108家孵化器空间。海尔平台上有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微店正在努力实践着资本和人力的社会化,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41个小微引入风投,其中16个小微估值过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