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帝国专心生态圈:周云杰解码海尔创客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7-03-06 02:41人阅读
人大代表周云杰被勾起了一段陈年轶事。“20年前,我结婚买一个冰箱,225升4000多块钱;一匹冷暖空调大概市场价7000元,买一个日本索尼的平面直角电视,25英寸下来是6800多块钱。”那段记忆深刻且清晰,时年他30岁出头,一件电器要花去一年甚至更多的收入。
这是一个小插曲,却拨动心扉,钩沉出历史。二月末的这个下午,启程北京出席两会前,周云杰在位于青岛的海尔董事局大楼接受了几家媒体的群访,一问一答气氛颇为轻松。对于身为海尔集团总裁的他,更像是“偷得半日闲”。不过,周云杰记忆中的那段场景早已尘封。家电之于中国百姓已成为寻常之物,他们不仅用得起,对款式、功能和品质的要求也丝毫不逊色于欧美日韩。其中中国家电企业的集体崛起功不可没,而又以海尔的贡献最卓。这家全球白电第一品牌,不仅追上了曾经奉为经典的榜样,还成了同行可资借鉴的标杆。
“你说我成功了,那是暂时的,马上又会迎来新的挑战。所以没有守业,要永远不断创业,守业是守不住的。”周云杰这样思考海尔正在进行的业务模式颠覆,那场众所周知的“人单合一”模式变革已经持续了12年。过去,考察海尔的业绩成果皆从传统经济产生的收入。逐渐把企业从封闭的组织变成开放的创业平台后,外界审视海尔又增加了一个维度——透视由转型产生的社会价值。海尔在册员工比最高峰时减少了45%,但海尔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160万。
周云杰认为,基于人单合一模式的上述转型有别于西方的委托代理制,创新之处在于“比较好地调动创客参与企业创新和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体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这是种共赢的激励机制和模型,创客为用户创造价值以获得自己的价值,而海尔向创客让渡资源和平台,取得转型的新动能。“只要这个机制推行以后,真正的创客都会选择抢入,它更有想象空间。”周云杰说。
平台不是拐棍 创客就要“不留后路”
“你想让这个创业公司有出路,就不能给他留后路。”周云杰强调海尔这个创业平台并非“拐棍”。他的“不近人情”一度让海尔创业小微有住网的联合创始人杨铁男无法释怀。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