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赛道上重构竞争力,TCL抢滩AI x IoT
来源: 编辑:vbeiyou 时间:2019-03-13 11:21人阅读
对于四十岁出头的王成来说,现在最焦虑的事情无疑是认知进步的速度和如何才能不辜负团队每天“起早贪黑”的信任。
他从1997年加入TCL,在人力资源、渠道客户、海外业务、供应链管理、整体运营等领域都曾担任过要职。22年时间里,王成见证了TCL的高光时刻,也完整熬过了电视机从显像管时代进入平板时代、互联网电视兴起等浪潮带给TCL的危机。
在接下TCL智能终端业务群CEO头衔之后,他跑步上场,并且喊出了五年实现2000亿营收的目标,而血脉喷张背后,是前所未有的冷静与沉着——和前两次被动反击不一样,这一次,TCL主动选择转型,拥抱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联网)对于全品类、全场景的改变,此役意义非同小可。
“如果我们还只卖一点传统的硬件设备,未来的路会越走越窄,”王成在接受「深响」采访时非常坚定地说:“必须要在一个新的赛道上重新去构建我们的竞争力,也要提出一个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
王成现场演示TCL X10 QLED 8K TV新品
认知层面,结合王成丰富的国际化背景,你能看到他对于AI和IoT有着很深的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会和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一线公司积极交流,并且对新生的东西去粗取精地去利用。 “我们没有办法变成一个互联网公司,但我们可以是一个互联网化的公司,我们要更加数字化。包括借鉴‘粉丝经营’的用户沟通方式。” 在AI和IoT的时代,每个熟悉的设备都可以再重新发明一次、重新设计一次,它将来传递的价值会远远大于今天,这个就是TCL要建立的优势。 据深响了解,从2017年开始TCL提出要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跟所有的用户和客户之间所有有触点的界面都要进行数字化。 王成在这方面也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我们自己内部跟物料、跟上下游供应链、跟我们自己内部信息流转等等这些方面,都要实时把它积累沉淀到数字化体系中去,建立一个数据中台、一个业务中台、一套APP,来面对我们所有的用户、所有的客户。” 管理层面,从管理彩电业务到统领整个智能终端业务群,王成说,他采取“三融合、三整合”的思路,产品技术融合、中国营销平台融合、海外营销平台融合;同时,推动数字化转型整合、财务管理整合、HR管理整合,一定时期内“还会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未来是个非常“性感”的时间段,充满创新、变数与无穷尽的挑战,对于团队来说,一套超前但准确的判断逻辑和一位在市场与技术认知和组织协同管理层面都能与时俱进的创新灵魂都显得格外重要。 由此,技术、产品、市场用户的三重能力,加上企业发自内心的积极布局、接受并主张创新,TCL的新生已经完成了大半。 以下为深响整理后的部分采访实录: Q:您刚刚宣布,TCL智能终端业务群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即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这2000亿怎么去分解? 王成:在国内、国外我们分成不同产品的品类,以及我们在陆续培育、孵化,以及正在快速成长的业务。我们分成这样不同的业务矩阵,在该投钱的地方还是要增加投入,尤其是在产品和研发的环节。 2000亿不是一个凭空喊出来的数字,我们还是内部进行了一些模拟。如果我们今天想都不敢想,我把自己定位在国内、国外反正卖一点我们传统的硬件设备,按照这一路接着走下去的话,可能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所以必须要在一个新的赛道上重新去构建我们的竞争力,也要提出一个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 Q:智能终端业务群,如何在不同的业务直接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王成:实际上我们内部有一个“三融合、三整合”的思路。 “三融合”是指产品技术融合、中国营销平台融合、海外营销平台融合。第一,基于共同的品牌理念,我们的产品ID和交互逐步的融合起来。第二,在中国市场,我们在营销方面、销售方面(要融合)。第三,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方面(要融合)。 “三整合”是我们在IT架构方面推动整个TCL的数字化转型,在财务的整合管理和HR(人力资源)的整合管理方面,我们也都制定了比较具体的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在未来合适的时间点,我们也会进行下一步组织架构的调整变化,把一些工作能够具体落实。 今天来做这个事情,一个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企业内部也只有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整合内部的资源,尤其是面对共同的目标市场,像AI和IoT,这些实际上都是非常消耗研发资源、研发能力。在这些关键的环节上,我们能够把资源集中起来,产生应该有的效果。 Q:从家电巨头转型到智能终端业务,关键是什么? 王成:我们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产品本身。这理论上来讲是我们最擅长的工作,因为我们就是一个提供产品的公司。但是今天AI x IoT的宏观环境变化是未来新的趋势,我们就需要有新的洞察、新的思路,重新去看我们过往定义产品、设计产品的思路。 Q: TCL是在家电厂商里转型最积极的一个,您觉得相比大家的IoT布局,你们的优势在哪儿?在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一是内部能力的改变,二是对外形象的改变,这一块您会怎么做? 王成: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大家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传统的家电企业也是在智能化的阶段,通过自己对智能终端设计、生产以及销售这个方面是有独有的优势去拓展用户的。 我们没有办法变成一个互联网公司,但我们可以是一个互联网化的公司,我们要更加数字化。 我们跟用户的沟通方式要发生变化,这个也是跟品牌团队一起在努力去推动变化的事情。TCL是一个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我们建立的是开放式的AI架构,我们只要能够去管理好我们自己的设备,管理好我们自己的用户,给我们这些设备、用户提供好升级的服务和增值服务。这就是我今天看来家电企业在智能设备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去做的事。 而且我觉得可以做的空间还非常大。因为在AI和IoT的时代,每个熟悉的已经不能再熟悉的设备都可以再重新发明一次、重新设计一次,它将来传递的价值会远远大于今天,这个就是TCL要建立的优势,背后我们自己在AI开放式架构,以及哪些核心的要素这是我们自己要去做的。 再往前面对用户沟通的界面、沟通的方式也是我们要去进行变化的。其实今天我们传递的信息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相信你也感觉到,从一个传统的家电企业怎么样去改变,我们正在付出这样的努力。 Q:您去做这一块业务之后遇到哪些挑战?认知层面、管理层面。 王成:您刚刚提到认知这个问题,我认为在CEO这个位置,要考虑企业跟企业之间在竞争的是什么?我觉得在竞争在今天来说,更重要的是认知成长、认知学习的速度,就是你怎么去看待未来,你怎么去看待今天,然后决定了你要带领团队一起要往哪里去。这个应该是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我认知进步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想想这个挑战也是蛮多的,我跟我们老板也讲过,我最焦虑的事情就是天天带着一帮人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最后把这个公司带到死胡同怎么办?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一定要走到一个越来越宽越来越有前景的路上,把自己的资源整合到这些方向上,可能还有一些外部的机会和资源要配合起来,往下一个目标去努力。 管理上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时间怎么来分配的问题,当你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真的要学会抓大放小。 我非常重视两个问题:面向用户的界面问题,我们自己内部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TCL作为国内信息化基础还不错的公司,过去这二十年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投入。我们从2017年开始提出TCL要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跟所有的用户和客户之间所有有触点的界面都要进行数字化。 我们自己内部跟物料、跟上下游供应链、跟我们自己内部信息流转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实时把它积累沉淀到我们自己内部的数字化体系中去,建立一个数据中台、一个业务中台、一套APP,来面对我们所有的用户、所有的客户,这个事情也是相对来说花的精力会多一点。 Q:全品类、全场景,这两个词放到国际上都是非常难做到的。苹果、谷歌、华为、小米似乎也没有做到这样的程度。TCL凭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愿景? 王成:我承认,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看下,在全球来看,真的能够有全品类的设计、制造、销售这样能力的厂家,实际上也是很少的,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重量级选手才能去参与的竞赛了。 我们去年8月份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全场景AI的概念,当时叫做全场景TV,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让现在的智能设备或者是准智能设备,从它原来单一的智能、单一的功能,或者AI对它单一的赋能,能够通过IoT,跟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产生一个指数级场景的增加。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在技术方面建立自己的独特能力,我们这个全场景AI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架构,但是最核心的AI的几个架构引擎是由TCL自己来研发的,还有一些是基于这些引擎和平台上垂直化的场景,比如说在家居场景下相关的一些东西,也是我们自己来开发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武汉、深圳、美国、波兰,都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发的部门,而且这些部门的人数在飞速增长。 除此还不够,如果说做这些事情,你可以看到,可能像谷歌他们更加有能力,但是他们并不擅长去生产设计硬件产品。 说到生产设计硬件产品这个话题,在AIxIoT的大背景下,可能每个产品都可以被重新设计一遍,这个还需要你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在这个方面和我们刚才讲的技术关键节点把握,以及开放式架构的建立这几个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TCL我们能够全品类、全场景建立自己一定竞争优势的一个突破点。 Q:扩大品类势必面临更多的竞争,您怎么看? 王成:第一,有人愿意进到这个行业里来,说明这个行业是有竞争力的。第二,在AIxIoT的大背景下,任何产品都可以被重新设计、重新定义,甚至重新被发明一次,也许在我们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有人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尝试,这几年一些互联网的品牌,可能大家一开始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有干成的、有没干成的,但是最后确实开创了一些行业的新局面。 其实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面应该有非常多的机会,这么做我觉得可以把行业的价值做得更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做创新,让我们共同来为用户多创造一点价值。 来源:作者:刘亚澜(深响)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business@qudong.com